颁春曲

颁春亭上罗官斑,黛泥骨碎鞭影间。
苍虬争走青帝敕,阊阖轧损玻璃环。
花神谢事即□起,东畔赐绯南赐紫。
细腰学舞圆□歌,旗亭竹根枯野水。
防江战士卧不惊,风吹雨洗淮土青。
街头父老说新事,城里倍放今年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颁春曲》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简介:萧立之,字景初,号竹斋,是一位宋代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宋神宗时期,与苏轼等人齐名,可见其在当时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2. 作品原文:《颁春曲》原文节选如下:“颁春亭上罗官斑,黛泥骨碎鞭影间。苍虬争走青帝敕,阊阖轧损玻璃环。花神谢事即起,东畔赐绯南赐紫。”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蕴含着某种政治寓意或社会讽刺。
  3. 艺术特色:该词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其精炼的对仗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词中的“颁春”一词,既指春天的来临,也暗示了某种政治事件的发生。此外,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
  4. 历史评价:在文学史上,《颁春曲》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的诗歌风格和审美趣味,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颁春曲》不仅是宋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词,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