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春亭上罗官斑,黛泥骨碎鞭影间。
苍虬争走青帝敕,阊阖轧损玻璃环。
花神谢事即□起,东畔赐绯南赐紫。
细腰学舞圆□歌,旗亭竹根枯野水。
防江战士卧不惊,风吹雨洗淮土青。
街头父老说新事,城里倍放今年灯。
【诗句注释】:
- 颁春曲(诗名):《颁春》原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所作,本为大酺时赐群臣宴乐的曲子。此诗当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作者自汴京被贬黄州时,因“新正”之际,朝廷举行盛大宴会,诗人应诏赋《颁春曲》。
- 颁春亭上罗官斑(在颁布春天的节令时):在颁发春节的时节里。
- 黛(dài)泥骨碎鞭影间(指马鞍上斑驳的泥土与破碎的鞭痕):比喻自己遭贬谪的痛苦。
- 苍虬(qióng)(古代传说中龙的别称):青黑色的龙。
- 争走青帝敕(青帝是掌管春天的神);青帝即春神。
- 阊阖(chānɡhé)(神话中的天门,相传是黄帝登天所经之门):传说中的天门。
- 玻璃环(古代宫苑门前或殿阁前的环形装饰物):形容皇宫的华丽。
- 东畔赐绯(赐给穿红衣服的人)、南赐紫(赐给穿紫色衣服的人):指宋神宗对王安石等官员的赏赐。
- 细腰学舞圆(形容舞蹈轻盈、优美,如美女纤细的腰身和柔美的舞姿)、□歌(指音乐悠扬、动听):指宫廷歌舞。
- 旗亭竹根枯野水(在旗亭下,竹子干裂了,枯萎了,池塘里的水也干了):用夸张的手法写诗人被贬途中的艰辛生活。
- 防江战士卧不惊(士兵们睡在岸边,毫不畏惧风浪的袭击):写江南地区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 风吹雨洗淮土青(雨水洗净了淮河两岸的土地,变得一片青翠):写诗人被贬期间,江南地区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 街头父老说新事(在路边,老人议论着新近发生的事情):表现当地百姓对王安石的支持。
- 城里倍放今年灯(城里人们特别热闹,放起了今年的花灯):表现当地百姓对王安石的欢迎和支持。
【译文】:
颁布春天的节令时,我在颁春亭上看到了官员们华丽的服饰。马鞍上斑驳的泥土与破碎的鞭痕,象征着自己被贬谪的痛苦。青帝降临,苍虬争相跑向天空,阊阖轧损了玻璃环。花神谢事,东边赐绯西边赐紫。舞蹈轻盈优美的舞蹈,旗亭下竹根枯萎,池塘里的水都干了。防江战士们安然入睡,不怕风浪的袭击。江南地区的百姓安居乐业,淮河两岸的土地变得一片青翠。街头父老议论着新近发生的事情,城里人特别热闹,今年放起了花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宋代王安石被贬谪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诗歌。通过描绘当时的景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