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落日见野鹘,千仞峰尖巢嵂屼。
脚根不受绦旋萦,眼底熟知狐兔窟。
翻云掠草惊万人,招呼不来难可驯。
不来未必非君福,饥啄君家鸡与鹜。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野鹘的行踪、动作来比喻和衬托出人世的险恶。全诗四句,首二句写山中之景,末两句写鹘之性情,用对比手法表现人世与鹘的不同。“翻云掠草惊万人”以人之行为喻之,而其结果却是“招呼不来难可驯”,这是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讽刺。最后一句“饥啄君家鸡与鹜。”则进一步指出了鹘的本性,即在饥饿之时,也会伤害到人类家禽家畜的利益,这是对人的警告。
【答案】
译文:
空荡的山中落日时,只见一只野鹘在山崖上飞旋。它站在千仞高崖上,巢筑得高高的。
它脚根不受绳索缠绕,眼底熟知山中狐兔的洞窟。
翻云掠草惊动千万人,招呼它也难以驯服。
没有来未必是你的福气,它饥时啄你家的鸡和鸭等食物。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野鹘的行踪、动作来比喻和衬托出人世的险恶。全诗四句,首二句写山中之景,末两句写鹘之性情,用对比手法表现人世与鹘的不同。“翻云掠草惊万人”以人之行为喻之,而其结果却是“招呼不来难可驯”,这是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讽刺。最后一句“饥啄君家鸡与鹜。”则进一步指出了鹘的本性,即在饥饿之时,也会伤害到人类家禽家畜的利益,这是对人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