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

江天梅雨昼萧萧,送别愁吟白纻谣。
处士才高融未荐,骚人魂断玉方招。
自伤枥骥心千里,空羡冥鹏志九霄。
酒罢征鞍迢递去,不堪回首木兰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是宋代诗人穆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穆脩背景:穆脩,字子修,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掌握而著称。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不仅在仕途上有所追求,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 作品风格:穆脩的诗歌多表现其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作品往往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性。
  1. 作品原文
  • 首联“江天梅雨昼萧萧,送别愁吟白纻谣”描绘了一幅江南烟雨中送别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
  • 颔联“处士才高融未荐,骚人魂断玉方招”反映了诗人对于友人才能被忽视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与之共谋发展的遗憾。
  • 颈联“自伤枥骥心千里,空羡冥鹏志九霄”则体现了诗人自我安慰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远大理想的向往。
  • 尾联“酒罢征鞍迢递去,不堪回首木兰桡”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当时穆脩任国子监博士。诗中的“毛得一秀才”即毛渐秀才,是一位有才华但尚未得到充分认可的学者。
  • 当时的科举制度对文人的仕途产生了重大影响,穆脩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关切以及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同情。
  1. 名家点评
  • 清代学者王文濡在《历代诗钞》中提到:“穆脩《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结句‘不堪回首木兰桡’,语极沉痛。”这表明诗中蕴含的情感深刻且令人动容。
  • 当代学者刘学锴在《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中指出,穆脩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在当时就已经受到广泛的赞誉。
  1. 作品赏析鉴赏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才华不被赏识的惋惜以及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
  • 艺术特色:穆脩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江天”、“梅雨”、“白纻谣”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离别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与哀愁的送别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