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元宵

灯火楼台万斛莲。千门喜笑,素月婵娟。几多急管与繁弦。巷陌骈阗。毕献芳筵。
乐与民偕五马贤。绮罗丛里,一簇神仙。传柑雅宴约明年。尽夕留连。满泛金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剪梅·元宵》是宋代诗人卢炳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一剪梅·元宵》的创作时间并不明确,但从内容上看,它可能写于宋代的元宵节期间或之后。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象征着团圆和光明。在这样的节日背景下,卢炳通过这首词来表达对家人团聚和节日喜庆的喜悦之情。
  2. 诗词原文
    灯火楼台万斛莲。千门喜笑,素月婵娟。几多急管与繁弦。巷陌骈阗。毕献芳筵。乐与民偕五马贤。绮罗丛里,一簇神仙。传柑雅宴约明年。尽
  3. 词牌介绍:《一剪梅》,又名“一枝花”、“腊前梅”等,属于双调六十字的词牌名。这个词汇牌的特点是前后段各六句,每句三平韵。周邦彦的《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作为正体,成为了后世许多文人效仿的对象。
  4. 作品鉴赏:卢炳的《一剪梅·元宵》通过对节日夜晚灯火辉煌、人群欢腾的描绘,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喜悦和对家人团聚的珍视,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文化风貌和社会氛围。

《一剪梅·元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词的介绍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宋代文学的独特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