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奭山人

何人养道得如君,房接高楼半入云。
山地栽梅寒蕊瘦,瓦炉留火夜香熏。
看经寻义心逾静,默坐观身耳不闻。
莫道门前是廛市,须知喧寂此中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奭山人》这首诗歌是宋朝诗人薛师石所作的一首赞美诗。薛师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奭山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境界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下面是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薛师石,宋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有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之作。
  • 创作时间:《赠奭山人》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来看,应是在宋末元初的某个时间段内。
  • 诗歌风格:薛师石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1. 诗歌内容概述
  • 环境描写:诗中“何人养道得如君,房接高楼半入云”描述了奭山人住所的高远与清修,仿佛直接插入云端,彰显了其超凡脱俗的生活空间。
  • 自然景观:“山地栽梅寒蕊瘦”,通过描写山地栽种的梅花以及其清冷的花朵,传达出奭山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
  • 生活情态:“瓦炉留火夜香熏”,展示了奭山人在夜晚烧瓦炉的情景,暗喻了他生活中的一种恬淡与自足。
  • 修行理念:“看经寻义心逾静,默坐观身耳不闻”,表达了作者通过阅读经典寻求心灵净化,通过静坐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1. 诗歌艺术特色
  • 形象描绘:薛师石用词简练,但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诗歌中的画面栩栩如生,如同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
  • 意象选择:诗中的意象选择富有象征意义,例如“高山流水遇知音”,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也隐喻了内心的平和。
  • 语言韵味:诗句流畅,音韵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语言的美感,不仅体现在音律上,还通过字里行间的意境传达出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