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季重之官吴门

君继贤人业,试官阊阖门。但问要离墓,莫看真娘坟。
虎丘寺前生野草,一花一叶皆丽好。用心冷淡不此嗜,自有诗礼长探讨。
给旁馀闲庭庑空,小舆应亦上垂虹。桥边风驶寄书便,只写平安报乃翁。
我惭空空易疏斥,时亦抠衣侍函席。春膏流滑傥寄将,待写续经藏屋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叶季重之官吴门》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薛师石创作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叶季重赴任吴门的情景,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其清廉高洁品质的赞赏。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全文
    君继贤人业,试官阊阖门。
    但门要离墓,莫看真娘坟。
    虎丘寺前生野草,一花一叶皆丽好。
    用心冷淡不此嗜,自有诗礼长探讨。
    给旁余閒庭庑空,小舆应亦上垂虹。
    桥边风驶寄书便,只写平安报乃翁。

  2. 诗歌赏析

  • 政治理念:《送叶季重之官吴门》中的“君继贤人业”,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政治抱负的认同与支持。同时,“试官阊阖门”可能意味着友人将接受某种重要的官职或职责,表达了一种期待与鼓励。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虎丘寺前的野草、真娘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人文情怀:通过赞美友人的诗礼修养,表达了对友人道德品质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文学和道德的追求。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迎接友人到表达祝福,再到寄托思念,最后以期盼平安收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流程。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送叶季重之官吴门》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宋代文人普遍关注政治、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文化传承:在宋代,文人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通过诗词等方式表达友情和祝愿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交流方式。薛师石作为温州永嘉人,其作品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貌。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薛师石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 意境深远:薛师石的诗歌不仅注重形式美,更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一种深远的意境。
  • 主题鲜明:薛师石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有对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1. 名家点评
  • 历代评价:历史上许多学者对薛师石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明代诗人叶向高在其著作中提到:“君臣巧对”等诗句,展现了薛师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 现代评价:当代学者和批评家们普遍认为,薛师石的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资料。
  1. 实用设计
  • 创作灵感:薛师石的诗歌在创作时深受其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借鉴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文学作品的特点,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 写作技巧:薛师石擅长使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可以适当地运用这些技巧,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薛师石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以此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送叶季重之官吴门》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