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周公梦,三竿日倍高。
被毡吟不用,州县职徒劳。
脂辖驱邮置,金车困贼曹。
几如陈处士,龙卧楚江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惊起周公梦,三竿日倍高。
被毡吟不用,州县职徒劳。
脂辖驱邮置,金车困贼曹。
几如陈处士,龙卧楚江皋。
二十三日送客寒溪还视邑事食时过节推周文犹高卧未起愒然嗟羡以诗戏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而著称。杜甫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目睹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乱和政治腐败,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冬天写的一首七律,当时他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管理当地的民政事务。这首诗表达了他送别友人归乡,同时处理公务的复杂心情。诗中“二十四桥明月夜”指的是南京秦淮河上的一座桥梁——桃叶渡,这是古代文人骚客喜欢聚集的地方,也常常成为离别的象征。
诗中的“推周文犹高卧未起”指的是当时的宰相周兴嗣,他在安史之乱期间被贬至边远地区,但依然坚持读书自勉,未曾放弃学问。“愒然嗟羡”表达了杜甫对周兴嗣这种坚持学习的态度感到羡慕。最后一句“以诗戏之”,则是通过诗歌来调侃周兴嗣的隐居生活。整首诗体现了杜甫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不满以及对知识分子坚守道义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