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服便章甫,戎装乍铁衣。
几曾生共乐,犹有死同归。
著屦惟何甚,乘车未遽非。
愧酬军旅问,先见少知几。
被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被甲》是宋代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背景:薛季宣(1064年-1133年),字士龙,号艮斋,宋温州永嘉人。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师事程颐弟子袁溉,并受其影响,主张务实的学术态度和重视实际问题的研究。他在官场上历任鄂州武昌令、大理寺主簿等职,晚年为学主著实,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为永嘉事功学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品原文:《被甲》中“儒服便章甫,戎装乍铁衣”两句,通过对比儒服与戎装的不同,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道德抉择的深刻洞察。同时,“几曾生共乐,犹有死同归”揭示了生死观念和行为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态度和看法。
作品主题:这首诗通过对比儒服与戎装的不同,以及生死观念和行为选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道德抉择的深刻洞察。这种深入骨髓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艺术特色:《被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韩愈少有的被后人争议的作品。尽管它被批为“甲乙账”,但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叙事手法。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方式,使得《被甲》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薛季宣的《被甲》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哲学思考和生命感悟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