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答张安抚伯玉先生

寡交率天性,积疴攻妙药。
干禄念烝尝,著书恣谈谑。
永矢离畏途,何况縻好爵。
感子故人意,屏吏延铃阁。
时剖千秋心,兼订三山约。
风流张平子,文采谢康乐。
潜鱼媚幽潭,高鸟昵林薄。
物类既参差,天地亦寥廓。
但愁霜霰多,石出兼水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答张安抚伯玉先生》是宋代诗人薛师点创作的一首词作。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张安抚伯玉先生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寡交率天性,积疴攻妙药。干禄念烝尝,著书恣谈谑。永矢离畏途,何况縻好爵。感子胡人意,屏吏延铃阁。时剖千秋心,兼订三山约。风流张平子,文采谢康乐。
  2. 作者介绍:薛师点,字景仁,南宋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他是江西吉安人,曾任太常博士,后因事被贬谪到广东。在贬谪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散文,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其作品多有传世之作,如《酬答张安抚伯玉先生》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3. 主题内容:全词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第一句“寡交率天性”,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淡泊名利的本性。第二句“积疴攻妙药”,则揭示了作者面对疾病却依然坚持写作的态度。第三句“干禄念烝尝”,透露出他对于仕途的渴望。第四句“著书恣谈谑”,展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第五句“永矢离畏途”,表明他愿意为了理想而勇往直前。第六句“何况縻好爵”,暗示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薄。第七句“感子胡人意”,表现了他受到异域友人的深厚情谊。最后一句“屏吏延铃阁”,描绘了他远离尘嚣、专心创作的场景。
  4. 艺术手法:该词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首先,通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寡交”和“积疴”,增强了词的情感色彩。其次,通过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干禄”与“著书”,展现了作者的不同追求。再次,通过运用典故和引用的手法,如“三山约”和“张平子、谢康乐”,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和深度。此外,通过运用排比和对仗的手法,如“永矢离畏途”、“感子胡人意”等,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酬答张安抚伯玉先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欣赏。
  5.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墨客们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词大家。薛师点的这首《酬答张安抚伯玉先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薛师点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代社会文化氛围的真实写照。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6. 现代意义:虽然这首诗创作于千年前,但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仍然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薛师点的这首诗可以激励现代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勇敢地前行,不畏艰险,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它也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友情和人际关系,因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酬答张安抚伯玉先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宋代诗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薛师点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代社会文化氛围的真实写照。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