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记梦

花径相逢,眼期心诺情如昨。怕人疑著。佯弄秋千索。
知有而今,何似留初莫。愁难托。雨铃风铎。梦断灯花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咏梅月》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一首著名作品。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亮(1143年6月9日—1195年8月20日),字同甫,号龙川,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激昂豪放、忧国忧民为主题,深受后世赞誉。陈亮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1. 诗词原文
    花径相逢,眼期心诺情如昨。
    怕人疑著。佯弄秋千索。
    知有而今,何似留初莫。
    愁难托。雨铃风铎。
    梦断灯花落。

  2. 主题内容

  • 咏物与抒情结合:《点绛唇·咏梅月》将咏梅这一传统题材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志向。这种结合不仅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也使得诗人的情怀更加深入人心。
  • 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交织:诗中通过对月光映照下的梅影和水边的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之波动,从内心的孤独到对友人的思念,再到对风雨中的坚韧不拔,这些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性。
  • 象征意义: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常代表着高洁、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首词中,梅花不仅是自然的美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和比喻,如“花径”、“眼期心诺”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情感真挚: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友人的思念,都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精炼: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才能。

陈亮的《点绛唇·咏梅月》不仅是一首咏物词,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情感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