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秋夜

车马日西东,阮生途自穷。
三年辞旧国,今日又秋风。
边雁凄凉过,池花寂寞红。
邦人惯相识,渐觉语音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光下的心灵独白《旅中秋夜》

在宋代,诗人薛嵎以他特有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幅秋夜的画卷。我手中的这首诗《旅中秋夜》,便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篇。《旅中秋夜》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透露出深深的乡愁与哲思。

首句“车马日西东,阮生途自穷。”便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这不仅仅是对旅途劳顿的写照,更是对人生道路的隐喻——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难以摆脱命运的轮回,只能一路向前,直至尽头。

诗中“三年辞旧国,今日又秋风。”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三年,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转眼之间已是深秋,而自己却不得不再次踏上旅程,追寻着过去的足迹。这种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构成了整篇诗的基调。

“边雁凄凉过,池花寂寞红。”则转入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边塞的孤雁,似乎也在诉说着游子的孤独与哀愁;而池中的花朵,虽红艳依旧,却也掩藏着凋零的悲哀。这是对秋天特有氛围的一种生动描绘。

最后两句“邦人惯相识,渐觉语音通”,则是对故乡情感的深化。尽管身处异地,但乡音未改,熟悉的人声渐渐变得熟悉起来,使得这份距离感转化为一种亲切的共鸣。

《旅中秋夜》不只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词,它还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在阅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也可以从中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