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前守李公亭

李公亭即鲍公亭,何事因仍旧日名。
官守二年如过客,风流千古是虚名。
扪萝缭绕寻新径,隔水微茫认故城。
陵谷变迁君莫问,此中气象转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前守李公亭》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鲍粹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慨。下面将从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详细阐述:

  1. 诗人简介
  • 鲍粹是宋代的文人,以诗歌创作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诗意解析
  • 岁月更迭:诗中的“扪萝缭绕寻新径,隔水微茫认故城”描绘了诗人在探寻新的路径时,依稀辨认出旧日的城郭,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 官职短暂:诗中“官守二年如过客,风流千古是虚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短暂且无实质性成就的感慨。
  • 文化传承:诗末“此中气象转分明”表明,尽管世事多变,但某些文化或精神价值仍然清晰可见,并得以延续。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通过将短暂的官职任期与悠久的文化传统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感慨。
  • 意象运用:诗中“扪萝缭绕寻新径,隔水微茫认故城”等意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抒发: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登前守李公亭》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文采和才情,还可以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