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吹铃语不烦,菩提树杪碧阑干。
恒河月满三千界,大树云栖五百尊。
辟支脑现赤蛇死,玉局手泽苍苔干。
老僧出定蟠龙吼,唤醒诸寮佛子孙。
凌源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凌源阁》是宋代戴应魁的作品,通过描绘寺庙内外的景象以及佛教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以下是对《凌源阁》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天风吹铃语不烦,菩提树杪碧阑干。恒河月满三千界,大树云楼五百尊。辟支腊现赤蛇死,玉局手泽苍苔乾。老僧出定蟠龙吼,唤醒诸寮佛子孙。
诗歌鉴赏:《凌源阁》作为宋代戴应魁的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诗中不仅描绘了寺院的宁静与庄严,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和宗教信仰,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诗歌背景:戴应魁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其创作往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在《凌源阁》中,诗人通过对寺庙内外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宗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生活的态度。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欣赏并理解《凌源阁》:
艺术特色:《凌源阁》在宋代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内心宁静的审美情趣。
文化意蕴:通过对寺庙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静心修行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凌源阁》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佛教文化的赞美之情的诗作,更是一幅充满哲思和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凌源阁》的深入解读,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