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

桂林佳绝处,人道胜匡庐。
山好石骨露,洞多岩腹虚。
峥嵘势相敌,温厚气无馀。
可惜登临地,春风草木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戴复古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创作背景:宋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能有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戴复古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
  2. 作者简介: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与陆游并称“放翁”与“陆放”,其诗风豪放而不失婉约,擅长写景抒情,尤以山水诗见长。在宋末元初时期,戴复古的作品更是受到广泛赞誉,其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诗歌原文:《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原文如下:
    昔者登梅岭,兹来入桂林。
    相从万里外,不负一生心。
    湖上千峰立,樽前十客吟。
    此诗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联“昔者登梅岭,兹来入桂林”表明了作者曾经攀登过梅岭,而今来到桂林的情境,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不断追求的精神。颔联“相从万里外,不负一生心”抒发了诗人虽然身处远方,但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颈联“湖上千峰立,樽前十客吟”则形象地描绘了桂林湖水环绕的美景以及朋友们在此相聚吟诗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
  4. 诗歌鉴赏: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比昔日的登山经历和今日的聚会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珍惜。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桂林山水比作千峰矗立、湖水环绕,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此外,诗人在诗中还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与自在,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远境界。
  5.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作为宋代文人戴复古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更在思想上传递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