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立斋杜丞相

邪正不两立,国家当再兴。
有时须有命,称德不称能。
方喜千年遇,如何一旦薨。
世间无哭处,吾欲哭昭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立斋杜丞相》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宋词,这首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主题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戴复古(1167年~?),宋代著名诗人,字少微,号石屏,又号紫阳翁,今浙江省台州仙居人。
  • 他与尤袤、张枢、陈著并称为“尤戴张陈”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无华,深受后世推崇。
  1. 作品内容
  • 《挽立斋杜丞相》是一首描写对已逝宰相的悼念之情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宰相生前政绩的肯定和死后哀痛的感情。
  • 全诗共四句,首两句强调了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的道理,表明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有德之主。后两句则反映了作者对宰相不幸去世的悲痛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正义和道德的坚守,以及对死亡这一不可抗拒力量的无奈接受。
  •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物命运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信息:即使面对不可抗力的死亡,正义和道德的力量仍然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
  1. 艺术特色
  • 戴复古在创作此诗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同时,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歌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挽立斋杜丞相》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