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栖霞观

一宵会清境,不悟世间忧。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碧烟生藻井,红日映花楼。
顾我无道气,拂衣难少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栖霞观》是宋代著名诗人鲍当的诗词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诗歌原文
    一宵会清境,不悟世间忧。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碧烟生藻井,红日映花楼。
    顾我无道气,拂衣难少留。

  2. 诗意解析

  • 一宵会清境: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一次静谧体验中,感受到了内心的清明与宁静。”清境”通常指一种超脱尘世、心灵纯净的境界。
  • 不悟世间忧:诗人意识到尽管外界繁华,但个人的内心世界却是平和的,没有被世俗的烦恼所扰。
  • 天共白云晓:描绘了清晨天空的景象,白云与天空相接,给人以宁静和广阔的感觉。
  • 水和明月流:这里可能指的是水面上反射的月亮光芒与流动的水波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美。
  • 碧烟生藻井:藻井通常是古代建筑中的装饰,此处用“碧烟”形容其颜色和氛围,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
  • 红日映花楼:描述的是太阳的光芒照在建筑物上,特别是花楼上,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美丽。
  • 顾我无道气: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没有达到高深的道德修养,表现出谦虚的态度。
  • 拂衣难少留:诗人在经历了一晚的清修后,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不愿离去,反映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留恋。
  1. 创作背景:《宿栖霞观》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一次游览古迹时的所见所感密切相关。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借游览名胜古迹来寻求心灵的慰藉。鲍当作为一位诗人,可能在这次游览中被古迹的美景所打动,从而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感受的诗作。

  2. 文学影响:《宿栖霞观》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审美追求,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3. 主题探讨:从《宿栖霞观》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这种通过景物反映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是古典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之一。

《宿栖霞观》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美感的诗词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文化特征。对于喜爱宋诗或喜欢探索古代文化之美的人来说,《宿栖霞观》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