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堂对月

蛮触封疆奈若何,天公老眼自驱磨。
六窗洞彻无遮障,此夜融堂得月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融堂对月》是宋代诗人钱时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钱时,字季章,号竹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蕴藉而著称,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可能是作者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即融堂之中,所感受到的月光之美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慨。
  1. 诗歌内容
  • 首句“六窗洞彻无遮障”描述了月亮高挂在天空中的开阔景象,给人一种通透明亮之感。这句诗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开阔与澄明。
  • 次句“此夜融堂得月多”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融堂内观赏月色的独特体验,这里的“融堂”可能是指一处幽静雅致的场所,为诗人提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空间,使得他能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
  • 结尾“蛮触封疆奈若何,天公老眼自驱磨”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纷争的看法。他通过“蛮触封疆奈若何”来比喻世间纷争无穷无尽,如同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领地而争斗一般。而“天公老眼自驱磨”则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公正,仿佛是天公(自然法则)在默默地推动世界的更迭与发展。

《融堂对月》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意境,让人在欣赏其文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心灵上的平和与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