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出关即事

俗尘汩汩负清游,重出城来已暮秋。
水洗柳根攲断岸,霜摧芦叶拥荒洲。
乡音不到愁来雁,野性无拘羡去鸥。
可惜一堤明月好,隔关难作夜深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暮出关即事》是宋朝诗人戴炳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俗尘汨汨负清游,重出城来已暮秋。水洗柳根欹断岸,霜摧芦叶拥荒洲。乡音不到愁来鴈,野性无拘羡去鸥。

  2. 创作背景:《秋暮出关即事》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傍晚出关时的所见所感,体现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3. 诗句解读

  • 俗尘汨汨负清游:这里的“俗尘”指的是世俗的尘埃,而“汨汨”形容其不断涌动的状态。这句表达了诗人因世俗烦恼而辜负了原本的清闲之游,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
  • 水洗柳根欹断岸,霜摧芦叶拥荒洲:诗人用水洗涤了柳树的根部,使得河岸变得曲折不平;霜冻使得芦叶枯萎,覆盖在荒凉的沙滩上。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特有的自然景观,以及这些景象如何影响和改变了周围的环境。
  • 乡音不到愁来雁:这里的“乡音”指的是故乡的声音,而“愁来雁”则指听到远方传来的雁鸣声时感到的思乡之情。这句表达了诗人因远离故乡而感受到的孤独和忧愁。
  • 野性无拘羡去鸥:诗人羡慕海鸥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表示自己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1.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秋天傍晚出关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及其内心感受。诗中不仅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孤独和乡愁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景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秋暮出关即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生活、自然和自由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