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尘汩汩负清游,重出城来已暮秋。
水洗柳根攲断岸,霜摧芦叶拥荒洲。
乡音不到愁来雁,野性无拘羡去鸥。
可惜一堤明月好,隔关难作夜深留。

秋暮出关即事

俗尘汩汩负清游,重出城来已暮秋

水洗柳根欹断岸,霜摧芦叶拥荒洲。

乡音不到愁来雁,野性无拘羡去鸥。

可惜一堤明月好,隔关难作夜深留。

注释与赏析:

  1. 俗尘汩汩负清游:“俗尘”指的是世俗的尘埃,“汩汩”形容流动不息、喧嚣嘈杂的样子,“负”意为拖累、辜负。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世俗纷扰而未能享受清新自然之游的心情。
  2. 水洗柳根欹断岸:“水洗”暗示着秋天雨水的到来,柳树因雨而显得更加柔美和脆弱,“欹”是倾斜的意思,“断岸”描绘了柳树因风雨而摇摇欲坠的景象。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雨后秋林的美丽画面,但也隐含了诗人的忧愁之情。
  3. 乡音不到愁来雁:“乡音”通常指家乡的声音,这里特指故乡的方言或声音,“不到”表示无法感知或理解。“愁来雁”形象地描述了由于乡音不通而产生的思乡之愁。
  4. 野性无拘羡去鸥:“野性”通常指未经雕琢的自然本性,“无拘”表示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羡去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海鸥的羡慕,可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自由的追求。
  5. 可惜一堤明月好:这里的“一堤明月”可能指的是夜晚的江边或者河边,月光洒在堤上,形成美丽的景色。“可惜”表达了诗人对此美景的惋惜,可能是因为他未能欣赏到这美好的景致。
  6. 隔关难作夜深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时分因距离而无法长时间停留的情感。“隔关”指的是隔着一道门或墙,“难作夜深留”意味着难以在夜晚保持逗留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活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