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赢厌市寂,洗听嫌瓢喧。
襟素倘相越,取舍谁为偏。
卓哉靖节翁,人境得仙山。
有真谅无赝,无往岂有还。
唯彼南山云,朝夕可晤言。
寄题林上舍真意堂用其元和渊明韵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林上舍真意堂用其元和渊明韵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感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籍襄阳,自小受家庭文化熏陶。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从政治到社会,从自然到人生,都有深刻的描绘。
在《寄题林上舍真意堂用其元和渊明韵二首》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例如,“古木萧萧山月明,石门云影照人行”一句,通过对古木、山月、石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而“人生如梦终难觉,世事浮沉皆过客”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于世事无常的无奈。
《寄题林上舍真意堂用其元和渊明韵二首》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