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蝗回奉化泊剡源有感

十月五日江信风,小舟摇兀芦苇丛。
云端初月吐复翳,时有鹳鹤鸣寒空。
梓荚离离挂石发,松萝矫矫垂羽幢。
徒步长歌者谁子,乍抑乍扬惊远厖。
令人惨淡百感集,呼酒不饮心未降。
自从作吏涴泥滓,故书蛛网尘满窗。
海田无雨种十一,是处奔走祈渊龙。
龙慵不报蝗四起,茹草啖叶无留踪。
早击暮遮夜秉火,遗子已复同蜩蛩。
吏无功德可销变,勉力与尔争长雄。
矮屋三间自寒暑,居无十日甘憧憧。
却忆莱堂应梦我,白云正隔西南峰。
人生富贵亦何用,长年菽水胜万钟。
一丘一壑自不恶,我欲从之邴曼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捕蝗回奉化泊剡源有感》是宋代诗人戴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解析
  • 起句意境:“十月五日江信风,小舟摇兀芦苇丛。”这句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初秋时节乘船出行的场景,江风轻拂,小船摇曳于芦苇丛中,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 自然描写:“云端初月吐复翳,时有鹳鹤鸣寒空。”接下来,诗人通过“初月”和“寒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鹳鹤的鸣叫声增添了一份生机和动感。
  • 植物意象:“梓荚离离挂石发,松萝矫矫垂羽幛。”这里用“梓荚”和“松萝”两种植物形象,分别象征着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全诗增添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 人物心境:“徒步长歌者谁子,乍抑乍扬惊远宠。”表达了诗人徒步行走时的感慨以及对远处行人的羡慕之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社会观察:“令人惨淡百感集,呼酒不饮心未降。”诗人通过这一转折,揭示了他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以及内心的无奈和沉重。
  1. 诗歌主题分析
  •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
  • 社会现实的反思:诗歌中的自然描写不仅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性表达。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 个人情感与理想: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个人在历史和社会洪流中的位置和价值。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独特,如“梓荚”、“松萝”等,不仅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寓意,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简洁的诗句传达了深远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捕蝗回奉化泊剡源有感》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深入地探讨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