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代书答西士

帝城百司官事少,故府庭闲长春草。
独馀人事十倍多,一月束书逾束稿。
我于其间厌见之,语可摹印百不移。
深处难论浅处俗,今我下笔如黏黐。
自得君书手不置,报章飒飒生新意。
漫将长句替寒温,临流胜寄相思字。
久不哦诗诗律疏,字字偃蹇烦麾呼。
羡君作邑康庐下,柔强伏梗妥以愉。
乃知万事共一法,神熟意便功转捷。
听讼固应哲士能,理赋未省通儒怯。
往时蔡子尹黄岩,欲试自疑龟屡占。
只今登用颇衮衮,似此县债偿亦廉。
期君规模卓鲁上,随世功名真漫浪。
幸勿弃我频琢磨,中年师友半凋丧。
西湖柳色递晴阴,蒲江远矣谁共寻。
近闻乡里一奇事,宿觉庵边祠水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文学赏析《走笔代书答西士》

宋代的戴栩,在帝城百司官事少的情况下,府庭里闲长春草。他独余人事十倍多,一月束书逾束稿。我在其中感到厌烦,语言可以摹印而不移。

戴栩的这首《走笔代书答西士》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忙碌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帝城百司官事少”与“故府庭闲长春草”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戴栩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思想深度。

《走笔代书答西士》是一首典型的文人抒情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帝城百司官事少”、“故府庭闲长春草”等,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走笔代书答西士》也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看法和感悟。诗中的“帝城百司官事少”和“一月束书逾束稿”暗示了官场生活的繁忙和压力,而“我于其间厌见之,语可摹印百不移”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追求,展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走笔代书答西士》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也传递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