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大悲阁二首

碧天临迥阁,晴雪点山屏。
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登大悲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钱惟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大悲阁的深切情感,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修为和艺术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钱惟治,字和世,杭州临安人,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孙、宋太宗赵光义的侄子。钱惟治在宋军下江南时从钱俶平常州有功,被授奉国军节度使。他的生平与经历为创作《春日登大悲阁二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
  1. 诗歌原文:《春日登大悲阁二首》
    圣主钦崇教,千光显绀容。映云窗倚暖,笼月箔花重。净剎香风远,危阑碧雾浓。胜因良以咏,华国一斯逢。
  • 此诗共两首,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与思考。每首诗都以“圣主钦崇教,千光显绀容”开篇,强调了皇帝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其带来的美好影响。“映云窗倚暖,笼月箔花重”描绘了大悲阁内外的美丽景色,窗户映入云中,月光透过窗棂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净剎香风远,危阑碧雾浓”则进一步渲染了大悲阁周围的宁静与神秘感,香风吹拂,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胜因良以咏,华国一斯逢”则是诗人对大悲阁及其周边美景的赞美,认为这样的胜地值得吟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宋朝子民的自豪与荣耀。
  1. 艺术风格
  • 钱惟治的这首作品采用了严谨的结构形式,每首诗均由七个整齐划一的字组成,形成了独特的韵律之美。这种严谨的结构和对称的韵律使得诗歌显得更为和谐、统一。同时,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宏大而深沉的艺术效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大悲阁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尊重。
  1. 历史意义
  • 《春日登大悲阁二首》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南宋时期文化繁荣和社会风貌的缩影。通过对大悲阁及其周边景物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和平盛世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情感表达中,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整体氛围和价值观。

《春日登大悲阁二首》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钱惟治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