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西轩席上与弟侄皆赋

明窗散群帙,于此穷曛朝。
竹色晚逾翠,草芽寒不雕。
志惭仲举大,节异渊明高。
孔门有内乐,愿附斯人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修西轩席上与弟侄皆赋》是唐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西轩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想。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韩维(753—802年),字子苍,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官员,官至中书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尤擅长五言古诗。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1. 诗歌原文
    明窗散群帙,于此穷曛朝。
    竹色晚逾翠,草芽寒不彫。
    志惭仲举大,节异渊明高。
    孔门有内乐,愿附斯人曹。

  2. 诗歌赏析

  • 明窗散群帙:这里的“明窗”象征着明亮通透的空间,暗示着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而“散群帙”则形象地描绘了物品被整理得有条不紊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于此穷曛朝:这里的“穷曛朝”可能指的是天色已晚,但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低落,反而有一种豁达和旷达的态度。
  • 竹色晚逾翠,草芽寒不彫:这两句诗通过对竹子和草芽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在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象。竹子在暮色中显得更加翠绿,草芽在寒风中依然保持着生机。这里的“寒不彫”意味着尽管外界环境艰苦,但自然的生命却依然坚韧不拔。
  • 志惭仲举大,节异渊明高:这里的“仲举”是指东汉时期的梁鸿,他在年轻时曾为贵族放牧。“渊明”则是陶渊明,以其高洁的品格和隐居的生活方式著称。诗人在这里将自己与这两位古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节异渊明高”也可能暗指自己的情操与陶渊明相似,都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 孔门有内乐:这里的“孔门”指的是孔子的门徒或儒家思想。“内乐”则可能指的是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而不是外界的物质享受。这表明诗人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快乐。
  • 愿附斯人曹:这里的“斯人”指的是自己或类似的人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愿意追随这些高尚的人物,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的愿望。

《重修西轩席上与弟侄皆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还体现了他对社会道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视。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内涵,还在于它所传递出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