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散群帙,于此穷曛朝。
竹色晚逾翠,草芽寒不雕。
志惭仲举大,节异渊明高。
孔门有内乐,愿附斯人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特点来分析即可。

重修西轩席上与弟侄皆赋(其一)

明窗散群帙,于此穷曛朝。竹色晚逾翠,草芽寒不雕。志惭仲举大,节异渊明高。孔门有内乐,愿附斯人曹。

译文:窗户明亮,书桌散开,我们兄弟在这里穷日之久。竹子颜色比傍晚的天色更绿,草芽在寒中也长得茂盛而不凋萎。我惭愧不如王仲宣那样有远大的抱负,但我的节操却像陶渊明一样高尚。孔门有孔子所说的“内乐”,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这快乐。注释:①重修:重新修建。②轩:指房屋。③穷曛朝:直到傍晚。④竹色:这里指竹子的颜色,青翠欲滴。⑤寒不雕:指草木经过一夜露水滋润,显得格外鲜绿。⑥仲举:王仲宣,东汉末年名士,字元瑜,曾任汉末大将军曹操的谋士。⑦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⑧孔门:儒家学派。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⑨“内乐”:指内心的欢乐。⑩附:依附,亲近。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重修家园之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欣喜之情。首联点出时间——黄昏时分;点出空间——重修的西轩。“穷曛朝”,写诗人与弟弟、侄儿们相聚的时间——黄昏时分,写出了他们相聚之晚。颔联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写出了重修之后,家中的景色。一个“逾”字,突出了竹子青翠的特点,表现出诗人眼中竹子的颜色之美。一个“雕”字,突出了草芽的生机勃勃,表现出诗人眼中草木生长的美好。颈联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作者通过对比自己与王仲宜和陶渊明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志惭”是说自己的志向比不上王仲宜,但自己也有一颗崇高的心;“节异”是说自己不同于陶渊明,但自己的节操也不比别人低下。尾联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孔门”一句是说孔门之中有孔子所说的“内乐”,自己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快乐。整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清新优美,情感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