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马长林下,落叶填荒沟。
严霜熟秋实,野物毕以收。
空场委馀穗,雀鴳鸣相求。
仰视鸿鹄群,肃肃摩天游。
清风下哀响,静听令人愁。
时序迭而去,曾不与我谋。
小人急趋利,君子怀德忧。

【注释】

出郊:离开城市到城外。

古意:古诗的意境。

马:马,这里指骏马。

长林:高大的树林。

荒沟:荒芜的沟渠。

秋实:秋收的果实。

荒:荒废的。

场:打谷场。

余穗:剩下的谷物。

雀鴳:鸟名,一种雀形鸟类。

鸿鹄:天鹅,大雁一类的鸟;比喻志向远大的士人。

肃肃:形容声音高亢、整齐的样子。

时序:四时的顺序。

曾:不曾。

不谋:不考虑。

趋利:追求利益。

小人:地位低下,没有德行的人。

急:迫切、急促地。

怀:怀念。

忧: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言志的诗,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以淡泊名利来陶冶性情,并以此自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

首联“跨马长林下,落叶填荒沟”,写诗人骑马走出城郭,来到郊外。他驰骋在林中小道上,只见满眼金黄的落叶堆积在荒凉的沟壑之间。“长林”点明是树木茂盛的地方,而“落叶”则暗示着萧瑟的秋风。“填”字用得非常妙,它写出了落叶堆积之多,也写出了风之劲,显示出一片凄凉萧索的景象。

颔联“严霜熟秋实,野物毕以收”,紧承上句而来,描写的是一幅丰收图景。“严霜”是秋季特有的天气现象,它给成熟的庄稼披上了一层白霜,使庄稼变得硕果累累。这两句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界生机勃勃、充满生气的景象。“野物毕收”既指庄稼已经收获完毕,也暗含了农民的辛劳。

颈联“空场委馀穗,雀鴳鸣相求”,写诗人来到打谷场旁,只见空荡荡的场地上只剩下一些稻穗未脱粒。这时,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飞了过来,它们在空中盘旋着,似乎在互相招呼,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空场”指的是空旷的田地,“余穗”指的是尚未收割的稻子。“雀鴳”是一种小鸟。“鸣相求”表明这种小鸟是在相互呼唤、寻求什么。这一联写的是农忙季节的景象。诗人来到打谷场边,只见田野空旷,只有一些稻穗还挂在枝头。此时,一群小鸟在田间上空盘旋飞翔,仿佛在相互呼唤、寻找同伴,似乎在诉说着对食物的渴望。诗人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对收成的喜悦之情。

尾联“仰视鸿鹄群,肃肃摩天游”,写诗人抬头仰望天空中的鸿鹄群,只见它们排成一行,整齐划一地向蓝天飞去。“肃肃”形容声音高亢、整齐的样子。“慕天游”是指仰视天空中的鸿鹄,向往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句诗通过描述鸿鹄群向蓝天飞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诗人站在田埂上仰望天空,看到鸿鹄群排列得整整齐齐,向着广阔的蓝天飞去。他不禁感慨万分,想起了自己也曾像鸿鹄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但现在却远离了那个曾经让他心向往之的地方。

末联“清风下哀响,静听令人愁”,诗人来到一处清幽的山林之中,听到风吹过树叶发出的飒飒声。他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这片宁静的环境,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忧愁。这里的“清风”是指微风拂过树林发出的声音。“哀响”形容风声凄厉、悲凉。“静听”说明此刻诗人的心情平静而专注。“令人愁”表明这种忧愁是由内心产生的。这句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清幽山林中静听风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惆怅之情。诗人来到山林之中,听到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声音。他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这片宁静的环境,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忧愁。这可能是因为山林的寂静与孤独感让诗人陷入了沉思和思索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