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
天高岂可逾,直以云蒙之。
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注释】
①“和孙廷平”句:和,这里指作者自作。孙廷平,即孙庭,字廷平,唐代诗人。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②“天外峰”二句:孤峰,高耸入云的山峰。望不极,看不到尽头。却视,回头看,指从山上往下看。天形,天空的形状。低,低垂。③“天高岂可逾”句:天高,指高空。云蒙之,云遮蔽了。④何时,什么时候。一扫去,一下子扫除。高下皎不疑,上下的云层洁白明亮,没有疑点。
【赏析】
此诗写嵩山之巅云雾缭绕,景色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首二句写登嵩山所见之景,后二句写诗人的遐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首联以设问起笔,写站在巍峨的嵩山之巅回望,只见那高高的山峰直插云霄,而自己却只能从下面往上仰望;颔联紧承上文,进一步写这高耸入云的孤峰,难道是上天故意为之,故意让人无法越过?尾联则想象着,总有一天会有一天,当那层层云雾消散之后,那高耸入云的孤峰将变得清晰可辨。
用词精炼,比喻新颖,如说孤峰为“天外峰”,就突出了其高峻非凡的特点;说云雾是“云蒙之”,就生动地表现了其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的情态。诗中还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写“天高”与“天形低”,“天高岂可逾”,就夸大了天的高度与自己的渺小,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