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病中寄诸君子

几日东风独掩门,忽传佳咏感芳辰。
应缘高位须忧国,未必多情便负春。
过眼只看花艳疾,惊心初见草芽新。
狂吟烂醉无拘束,始信光阴属散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永叔病中寄诸君子》是韩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介绍:

  1. 诗歌原文
  • 几日东风独掩门,忽逢佳咏感芳辰。
  • 应缘高位须忧国,未必多情便负春。
  • 过眼只看花艳疾,惊心初见草芽新。
  1. 诗歌注释
  • 几日东风独掩门,忽逢佳咏感芳辰。
    注释:数日来独自关上门,忽然间听到了好诗,感动于春天的美好时光。
  • 应缘高位须忧国,未必多情便负春。
    注释:可能是因为身居高位而担忧国家,并不一定是因为多情才辜负了春天。
  • 过眼只看花艳疾,惊心初见草芽新。
    注释:眼前只看到花朵鲜艳,心中却对初生的草木感到惊喜。
  1. 诗歌赏析
  • 抒发忧国之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关切,暗示出他因身居高位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描绘春天景象: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平和。
  • 表达个人情感:诗中的“未必多情便负春”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情感与责任的深刻反思,表明即使没有太多情感投入,也能在春天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是在宋朝时期所作,当时政治形势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高位,因此有更多机会关注国家大事,也更有责任感地思考如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和永叔病中寄诸君子》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表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怀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