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从驾谒景灵宫

驰道尘清生紫烟,帝临原庙拜衣冠。
日华先向金舆动,霜气犹通玉仗寒。
后骑绵裘明粲粲,侍臣瑶佩响珊珊。
一闻佳句歌熙盛,不减都人夹路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永叔从驾谒景灵宫》是北宋诗人刘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政治立场的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刘敞,字原父,号公是,是北宋临江军新喻人,他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吏部南曹、知制诰等,在出使契丹期间也表现出色。

  2. 诗歌原文:驰道尘清生紫烟,帝临原庙拜衣冠。日华先向金舆动,霜气犹通玉仗寒。后骑绵裘明粲粲,侍臣瑶佩响珊珊。一闻佳句歌熙盛,不减都人夹路观。

  3. 诗句解析:此诗中,“驰道尘清生紫烟”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庄严场景,“帝临原庙拜衣冠”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于祭祀祖先的传统仪式。“日华先向金舆动”,则形象化地表达了皇权的象征,“霜气犹通玉仗寒”则增添了一层肃穆的气氛。“后骑绵裘明粲粲”,描述了随行的官员们穿着华丽,显得格外庄重。最后,“一闻佳句歌熙盛”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繁荣景象的赞美。

  4.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宋代文化的一种体现,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政治观点和文化素养。刘敞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政治清明和国家繁荣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和永叔从驾谒景灵宫》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政治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