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仲通秋宴

参差天仗拂云台,雉尾分行剑佩来。
万寿称觞臣节罄,九韶张乐帝颜开。
班趋玉佩花相斗,舞入文茵雪屡回。
疏贱恭承湛露赐,惭无辞藻咏康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仲通秋宴》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一首著名诗作,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盛事的参与感以及他对时政的关注。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韩维,字持国,宋开封雍丘人,其弟韩绛亦为北宋大臣,以父辅政而知名。韩维曾因直言新法之弊而受排挤,后因兄入相得以复出。
  • 韩维在英宗、神宗朝均有重要职务,从翰林学士到知河阳,再到太子少傅,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波折。
  1. 诗歌原文
    参差天仗拂云台,雉尾分行剑佩来。万寿称觞臣节罄,九韶张乐帝颜开。班趋玉佩花相斗,舞入文茵雪屡回。疏贱恭承湛露赐,惭无辞藻咏康哉。
  2. 诗歌赏析
  • 意象生动:诗句“参差天仗拂云台”、“万寿称觞臣节罄”,通过天仗、云台和群臣的仪态描绘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展现了皇帝的尊贵与群臣的恭敬。
  • 宫廷雅集:“九韶张乐帝颜开”则刻画了宫廷中盛大的音乐盛宴,皇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细节描绘:如“班趋玉佩花相斗”、“舞入文茵雪屡回”,细腻地描述了宴会中的礼节仪式与舞蹈表演,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谦逊自省:“疏贱恭承湛露赐,惭无辞藻咏康哉。”反映了诗人虽身处高位却保持谦逊之心,不敢以华丽的辞藻歌颂盛世,体现了他的低调性格和自我约束。
  1. 历史背景
  • 此诗创作于仁宗时期,当时由欧阳修推荐进入太常礼院,后因故未得志。
  • 韩维在英宗时期被召为同修起居注,并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等职。
  1. 艺术成就
  • 《奉和仲通秋宴》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后世的称赞,成为研究宋代宫廷文化的珍贵资料。
  1. 文化意义
  • 作为宋代宫廷诗歌的代表之一,《奉和仲通秋宴》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参与感。
  • 诗中所体现的礼仪制度、音乐艺术和政治氛围,都为我们了解宋代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奉和仲通秋宴》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宫廷生活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