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君俞

闾里幽居几案前,迹虽相异意同然。
禅书罢阅成端坐,讼牒希投得晏眠。
情累已知超永劫,身名那复计当年。
才疏政拙逢嘉岁,敢窃天功自谓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奉答君俞》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在这首诗作中,韩维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与政治的看法。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韩维(1022年—1073年),字无咎,号南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所赞誉。他一生经历了宋哲宗、宋徽宗两朝,曾历任多个要职,但最终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
  1. 诗歌原文
  • 闾里幽居几案前,迹虽相异意同然。
  • 禅书罢阅成端坐,讼牒希投得晏眠。
  • 情累已知超永劫,身名那复计当年。
  • 才疏政拙逢嘉岁,敢窃天功自谓贤。
  1. 诗词赏析
  • 诗的开头“闾里幽居几案前,迹虽相异意同然”,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独自品读禅书和处理公务的场景。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也反映了他在世俗纷扰中的超然态度。
  • “禅书罢阅成端坐,讼牒希投得晏眠”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忙碌与无奈。虽然身处喧嚣之中,他却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这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 诗的最后两句“情累已知超永劫,身名那复计当年”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淡,他认为只要内心清明,超脱于尘世之外,那么个人的名声和地位都不再重要。
  1. 创作背景
  • 韩维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尤为深刻,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和社会现状。

《次韵奉答君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文人心态和生活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