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李公达见寄

五分符竹尽吾乡,圣主恩私溢故常。
揽辔岂能清北道,支筇时得问西堂。
湖边冻柳生春意,月下晴梅动暗香。
乘兴可能同一醉,闻君筋力尚坚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和李公达见寄》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品,作者为韩维

《次韵和李公达见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李公达深厚的友情与敬意,同时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世界。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韩维(1022年—1075年),字无咎,成都华阳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官至尚书左丞兼吏部尚书,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和文学才能的官员。
  • 韩维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以诗歌著称,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情感世界。
  1. 诗词原文
    五分符竹尽吾乡,圣主恩私溢故常。
    揽辔岂能清北道,支筇时得问西堂。
    湖边冻柳生春意,月下晴梅动暗香。
    乘兴可能同一醉,闻君筋力尚坚强。
    少年初见一经横,籍籍文场蔼俊名。
    抗志直思追二祖,得官今乃后诸生。
    赐袍便欲期芳草,贺酒犹能及落英。
    我亦林泉有归兴,待君吟啸乐升平。

  2.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次韵和李公达见寄》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融合,如“湖边冻柳生春意”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喜悦之情。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五分符竹”、“圣主恩私”等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 语言精炼:韩维的诗句语言精炼而富有内涵,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智慧,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1. 历史影响
  • 《次韵和李公达见寄》是韩维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研究韩维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它的问世,不仅展示了韩维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风貌。

《次韵和李公达见寄》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宋代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韩维的这首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文学创作的高峰,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