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燕西湖

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
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
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微之燕西湖》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
    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
    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2. 诗歌翻译和赏析:《和微之燕西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通过对春天景色和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美好年华不再的感慨。

  • 诗意解读:诗中“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之情。春天是大自然的新生与活力的象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的景象也逐渐消逝,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
  •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暮年光景如残梦”和“浮世尘劳付浩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他认为自己虽然经历了许多岁月,但对于世间的纷扰和名利却已经看淡,愿意像歌声一样自由地生活。
  • 自然描写:诗中的“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岸边草”和“庭树”象征着自然界的平静与坚韧,也暗喻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诗人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这种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美的思考。
  • 语言特色:韩维在《和微之燕西湖》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句之间也保持了良好的节奏和韵律,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音乐性。

《和微之燕西湖》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也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审美价值的文学经典。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