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门客李秀才赴省试

伤思易子闻前戒,务学求师是至言。
岂有车鱼延上客,欲将诗礼示诸孙。
青衿散后人千里,黄菊开时酒一尊。
壮岁雄图当自勉,未应长啸入苏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门客李秀才赴省试》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李秀才的勉励之情,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学业和仕途的期望与挑战。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及其相关背景介绍:

  1. 作者简介
  • 韩维:字持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为参知政事韩亿,因此韩维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父亲的推荐下,韩维步入官场,并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检讨和门下侍郎。他的文学成就显著,著有《南阳集》传世,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被后世广泛传颂。
  • 家族影响:韩亿是北宋时期的重要官员,曾任参知政事,而韩维受其影响,也步入了仕途。韩维的父亲去世后,他闭门不出,直到欧阳修举荐,才得以入仕。
  1. 诗歌原文
    伤思易子闻前戒,务学求师是至言。
    岂有车鱼延上客,欲将诗礼示诸孙。
    青衿散后人千里,黄菊开时酒一尊。
    壮岁雄图当自勉,未应长啸入苏门。
  2.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李秀才的鼓励与期望。诗中既包含了对前人教诲的回顾,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展望。
  • 艺术手法:韩维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如“青衿”象征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黄菊”则寓意着秋天的成熟和收获。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展现了韩维作为一位文人政治家的深厚修养和独特魅力。
  1. 诗歌评析
  • 历史地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还折射出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 影响与传承:韩维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句和词句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在诗词歌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 地域特色:韩维生活在宋朝的京城开封,这里是一个文化中心,各种文化活动频繁,也为韩维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送门客李秀才赴省试》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前途的祝福,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喜欢宋诗的朋友来说,这首诗值得反复品味,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