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晏相公湖上四首

雾霁山高牖,天寒水落沙。
试披深岸草,往往见黄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晏相公湖上四首》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雾霁山高牖,天寒水落沙。
    试披深岸草,往往见黄花。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边景色。诗中“雾霁山高牖”、“天寒水落沙”等句子,通过对比雾气散去、山峦高耸的窗户,与天寒水落、沙石显现的湖水,描绘出一幅冬日里大自然静谧的画面。
  • 细腻观察:在诗句“试披深岸草,往往见黄花”中,韩维细致地描述了岸边草丛中偶尔出现的黄色花朵,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珍视。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对湖上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闲适心态。
  1. 艺术手法分析
  • 意象选择:韩维巧妙地选用“雾霁”、“天寒”、“水落”等意象作为背景,营造出一个静谧、清冷的氛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
  • 色彩运用:在诗中,“黄花”这一元素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黄色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审美情趣。
  • 文学流派:韩维属于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注重形式美和内涵美的统一,力求达到“清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韩维在《和晏相公湖上四首》中的用词十分精炼,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的语言达到了高度的凝练。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感人,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和晏相公湖上四首》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对于喜欢宋诗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