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书事五首

蔬畦绕茅屋,林下辘轳迟。
霜蔓已除架,风飘空挂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城西书事五首》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深秋季节在太行山区陉州城西地区的农村景象和劳动情景,展现了农民们在农闲时期的宁静生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

  1. 诗歌原文
  • 蔬畦绕茅屋,林下辘轳迟:描述了蔬菜园围绕在茅屋周围,而在林下则有一个缓慢移动的辘轳。
  • 霜蔓已除架,风飘空挂篱:说明到了深秋季节,架上的瓜豆类已经收摘,只剩下藤蔓被风吹得挂在屋旁篱笆上。
  1. 诗歌鉴赏
  • 语言质朴与地方特色:该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却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体现了北方高原山区的深秋农霜景色。
  • 描写细节生动:通过对蔬菜园、井上的辘轳以及秋天的景象的具体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经历的场景。
  1. 背景介绍
  • 地理位置:诗中的“城西”指的是河北省井陉县,这里地处太行山麓,地势较高,气候寒冷。
  • 季节特点:深秋季节,北方山地高寒,菜蔬落市,汲水浇园的活计不忙。
  1. 艺术手法
  • 寓情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蔬菜园、辘轳以及秋露等元素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生活:通过描写农民在农闲时期的生活情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生产活动。
  • 传承历史文化:这些诗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现代意义
  • 审美体验:现代人可以通过阅读这样的古诗,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 文化传承:学习古代诗人韩维等人的作品,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城西书事五首》作为宋代文人韩维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文献。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