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蒙荒堑,寒花乱废墟。
秋郊足幽事,直欲带经锄。
注释:城西的书事,野竹覆盖着荒废的堑壕,寒花在废墟中凌乱生长。秋天郊野足够幽静的事,只想带着经锄(农具)耕种。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任上所作的组诗,五首诗分别描绘了长安城外的荒凉景象和作者的田园生活情趣。全诗以“书事”为题,通过野竹、寒花、秋郊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荒凉的景象。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己在田园中的劳作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野竹蒙荒堑,寒花乱废墟。
秋郊足幽事,直欲带经锄。
注释:城西的书事,野竹覆盖着荒废的堑壕,寒花在废墟中凌乱生长。秋天郊野足够幽静的事,只想带着经锄(农具)耕种。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任上所作的组诗,五首诗分别描绘了长安城外的荒凉景象和作者的田园生活情趣。全诗以“书事”为题,通过野竹、寒花、秋郊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荒凉的景象。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己在田园中的劳作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出郊:离开城市到城外。 古意:古诗的意境。 马:马,这里指骏马。 长林:高大的树林。 荒沟:荒芜的沟渠。 秋实:秋收的果实。 荒:荒废的。 场:打谷场。 余穗:剩下的谷物。 雀鴳:鸟名,一种雀形鸟类。 鸿鹄:天鹅,大雁一类的鸟;比喻志向远大的士人。 肃肃:形容声音高亢、整齐的样子。 时序:四时的顺序。 曾:不曾。 不谋:不考虑。 趋利:追求利益。 小人:地位低下,没有德行的人。 急
巢由已久隐,风迹旷不嗣。 长啸箕颍间,悲风肃然至。 传闻龙山下,茅屋架三四。 中有隐者栖,读书乐仁义。 饱观人事变,深钩易象秘。 耕田给衣食,乡里沾赈遗。 呦呦山鹿群,摩抚驯不畏。 乃知至仁心,足以通异类。 声名自驰击,我心晏无累。 寤寐想斯人,安得同所致。 注释: 1. 巢由已久隐:巢、由都是古代的隐士,这里指的是他们长久地隐居在山林之中。 2. 风迹旷不嗣:风迹,指风雅的品格和行为;嗣
五月阴盛暑不效,飞云日夕起嵩少。 回风飒飒吹暮寒,翠竹黄蕉雨声闹。 北轩孤坐默有念,人生会合那可料。 吾与子美比里闾,是月秋近足霖潦。 吾徒无事数相过,日策疲马度深淖。 升君之堂伏君几,果饵罗列亦稍稍。 开樽得酒味已酢,辅以谐谑聊可嚼。 长歌激烈或孤起,大论纷纭特一噪。 飒然夜气变凄栗,连披短褐曳颠倒。 且欣主人同气类,安问邻家厌呼笑。 而今相望各千里,局促有如鱼在罩。 人生此乐不易得
诗句原文: 两君旷度皆吾党,红烛迎舟尽醉还。 译文: 两位君子的志趣都与我相同,红烛照耀的船儿载着我们畅饮至尽兴而归。 注释: 1. “两君”:指的是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伙伴。 2. “旷度皆吾党”:形容两位朋友的志趣高远,他们的思想境界与自己一样高尚。 3. “红烛迎舟”: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诗意的场景,红烛象征着温暖和光明,迎舟则意味着迎接友人归来。 4. “尽醉还”
和圣俞饮廷老家晚又饮原甫家 人生天地间,常为外物驱。 自非无心者,不能忘所趋。 所趋既若一,莫如饮酒娱。 饮酒既复醉,万事皆分铢。 醉心兀无思,安问贤与愚。 醉目浩无睹,安识嫱与嫫。 是非两弃绝,幸免祸患俱。 况吾二三友,襟抱达者徒。 所营既同方,所处又比闾。 惟吾廷老生,宛在城北隅。 北隅虽云远,跨马亦须臾。 季冬阴气凝,风力利石砮。 从今雪花落,径往不待呼。 注释:人生于天地之间
【注释】 ①“和孙廷平”句:和,这里指作者自作。孙廷平,即孙庭,字廷平,唐代诗人。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②“天外峰”二句:孤峰,高耸入云的山峰。望不极,看不到尽头。却视,回头看,指从山上往下看。天形,天空的形状。低,低垂。③“天高岂可逾”句:天高,指高空。云蒙之,云遮蔽了。④何时,什么时候。一扫去,一下子扫除。高下皎不疑,上下的云层洁白明亮,没有疑点。 【赏析】 此诗写嵩山之巅云雾缭绕
弱岁时我就病了,关着门在园子里休息。 整天无所事事,只有读书消磨时光。 得到花就亲手种,生草时也经常锄。 最喜爱修竹的姿态,拔节生长青玉般高。 每年添栽竹子,翠色满窗疏落如画。 起坐于堂内,乐此不疲心无旁骛。 偶尔从吏役中来,与他们打交道,日子一天天过去。 出门后看见什么,只见纷扰尘世间的车辆。 平素怀抱被埋没,心中遗憾难以抒发。 还念及仕途之微禄,想回去又迟疑不决。 高贤侍立在朝廷
注释: 其三 剡溪柔弱难争强,紫岩紧实为最长。 译文: 其三 在剡溪边,水草柔嫩难以与其它植物争夺生长的优势,紫岩山的岩石坚硬厚实且长度最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首句“剡溪柔弱难争强”形象地描绘出剡溪边的水草柔嫩、纤细的特点,难以与周围的植物竞争。次句“紫岩紧实为最长”,则以紫岩山为例,突出了它的岩石坚硬厚实,且长势最为壮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
【注释】1.西风:指秋风,即“西风客”。2.落日:傍晚时分太阳落下的景象。3.孤城:指一座孤独的城池,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城市。4.行客:旅行的人。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第二句通过“一笛”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第三句描绘出一幅画面:满帆的船在江面上行驶,而诗人背对孤城独自吹奏着曲子。最后两句以“孤城”为题,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八句,内容主要是描述诗人对季夏南堂的怀旧之情以及对其友人苏东坡的怀念。 诗句和译文: 1. 积雨漂暑馀,凉风作秋先。 - 这句诗描绘了夏天过后的景象,雨水冲刷着炎热,凉爽的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2. 南堂草木深,蝉蜩嘒篱掾。 - 南堂里草木茂盛,蝉鸣声声入耳,显得格外凄凉。 3. 感此时节流,坐伤人事变。 - 诗人因季节的变化而感到伤感
【注释】 城西:指京城长安。松阴:松树的荫凉。不可憩:无法停留。冷冽:形容寒冷刺骨。飞霜:即“飞花”。时有高风过:时常有强劲的北风经过。干花落石床:指落叶飘落在石头上。 【译文】 松树林里荫凉的地方不能休息,寒冷刺骨让人担心被飞雪冻伤。 时不时北风吹过,枯黄的树叶落下在石头床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景物的诗。首句写自己身处松林之中,无法找到可以歇息之处。颔联写寒风阵阵吹来
城西书事五首 犬吠村墟改,人移井臼空。谁家收栗罢,林脚有遗蓬。 注释:城西,指的是陉州城的西方,太行山的西边地带。书事,指记录事情,这里是指诗人对乡村景色的记叙。犬吠,是说村里传来了狗叫声。村墟,泛指村落或村庄。改,表示改变。人移,意味着人们迁移或搬家。井臼,泛指农具,如汲水用的辘轳。井臼空,形容农村生活逐渐变得清闲。谁家收栗罢,指的是哪家收获栗子已经结束了。林脚,指树根旁边或者树林边缘的地方
注释:朱果在霜后的秋天,甘甜半来自于零落的叶子。忽然看到树林的颜色在曙色中变得鲜红,零落的叶子显露出残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朱果繁霜后”中的“朱果”是指成熟的柿子,“繁霜后”表示柿子成熟后被霜打过。次句“甘甜半自零”中的“甘甜”是指柿子的甜味,而“零”则指掉落的叶子,诗人用“零”字来形容柿子落下的情景。第三句“忽惊林色曙”中的“忽惊”表示突然感到惊讶
诗句解释: 1. “林暗罢收笋” - 描述了竹林在傍晚时分已经显得暗淡且竹林中不再有竹笋生长。这里的“罢收”意味着竹笋不再生长,而“暗”和“林”一起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感觉。 2. “蹊空初扫花” - 描述了春天来临时,小路被打扫干净,露出了新鲜的泥土。这句诗中的“扫花”可能是指清扫道路上的花朵或杂草,使得道路看起来更加整洁,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3. “静中泉落岸” -
徐秘校过池上见访留五绝句 舟小波兀桥深树,风烟生远思无需乘槎。 注释: 1. 舟小:船很小 2. 从波:顺波而行 3. 兀:高耸的样子 4. 桥深爱树遮:在桥上,因为树遮挡而看不清远处的景象 5. 风烟:风和烟雾 6. 生:产生 7. 远思:深远的思念 8. 何必:为何要 9. 慕乘槎:渴望乘坐木筏渡过天河 赏析: 本诗描绘了作者在静谧的池塘上偶遇友人,朋友来访
注释: 樽酒浮多蚁,舟篷覆似蜗。 折杨争贯鲤,编竹自捞虾。 徐秘校过池上见访留五绝句:这首诗是徐秘校来到池边拜访我而写的诗作,共五首。 樽酒浮多蚁:樽里的美酒里有很多蚂蚁。樽,指酒杯;浮,漂浮在水面上;多,很多;蚁,蚂蚁。 舟篷覆似蜗:船篷盖得好像蜗牛壳一样。舟篷,指船篷;覆,覆盖;似,像;蜗,蜗牛。 折杨争贯鲤:用杨柳枝去钓鲤鱼。杨,杨柳树;折,弯曲;杨枝,柳枝;贯,穿;鲤,鲤鱼;争,争斗;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