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国土未破前,澄心名纸世已传。
高堂久倾不复见,谁谓此物犹依然。
当时万杵捣云叶,铺出几案滑且坚。
剡溪藤骨不足数,蜀江玉屑谁复怜。
君臣嬉燕盛文采,骈章丽曲斗巧儇。
一朝零落随散地,中原箧笥生光鲜。
君安得此尚百幅,题以大句先群贤。
群贤落笔富精丽,琼琚宝玦相钩联。
嗟予材力岂当敌,虽欲强赋何能妍。
耽独玩物古所戒,崇尚浮藻政岂先。
江南可哀纸可惜,后有观者存吾篇。
奉同原甫赋澄心堂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同原甫赋澄心堂纸》是宋朝诗人韩维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作品原文:《奉同原甫赋澄心堂纸》由宋代的韩维所作,其诗作全文如下:江南国土未破前,澄心名纸世已传。高堂久倾不复见,谁谓此物犹依然。当时万杵捣云叶,铺出几案滑且坚。剡溪藤骨不足数,蜀锦光华更绝伦。
创作背景:该诗作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在这首诗中,韩维通过描绘澄心堂纸的生产过程及其质量,表达了对这种名贵纸张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造纸工艺的高超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艺术特色:《奉同原甫赋澄心堂纸》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当时万杵捣云叶”形容纸张制作过程中的繁忙与精细,“剡溪藤骨不足数,蜀锦光华更绝伦”则突出了纸张质地的优越,这些都是诗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文化意义:在文化意义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而且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保护和发扬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韩维的《奉同原甫赋澄心堂纸》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