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至人远避,寇退人复归。归来寻旧址,草芜迷荒基。
哀哉住傍梅,清梦常相依。可怜岁寒心,能识存亡机。
不欲染尘垢,先枯避时虞。方今向太平,枯干生新枝。
主人修废坠,古梅仍春辉。俗态分荣瘁,梅心无改移。
如我耐寒友,头白不相违。梅花自奇绝,世事与古别。
花下独徘徊,似听梅花说。不愿傍官驿,驿外尘飞多马迹。
几番驿使自南来,南枝折尽花狼藉。不愿在深宫,蛾眉人去寿阳空。
缤纷檐下花飞片,不上宫妆入草丛。不愿在西湖,旧时逋仙迹已芜。
可惜暗香疏影处,迩来都是给樵苏。不愿近东阁,无人更管花开落。
黄昏风雨锁朱门,和羹人伴归沙漠。但愿开向千岩窟,饕虐冯陵任风雪。
花香只绕处士庐,花飞不点征人骨。吟翁索笑痴更痴,谁似梅花能识时。
始终不渝含酸味,去就长存调鼎资。广平铁石笔何在,生死与我深相知。
识时梅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识时梅歌》是宋代诗人谢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战乱后梅树命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荣辱的独特感悟。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 作者介绍:
- 谢琎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在文学上,谢琎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诗歌原文:
寇至人远避,寇退人复归。归来寻旧址,草芜迷荒基。
哀哉住傍梅,清梦常相依。可怜岁寒心,能识存亡机。
不欲染尘垢,先枯避时虞。方今向太平,枯干生新枝。
主人修废坠,古梅仍春辉。俗态分荣瘁,梅心无改移。
如我耐寒友,头白不相违。诗歌解析:
- 战乱与恢复:首两句“寇至人远避,寇退人复归”描绘了战争结束后人们返回家园的情景,表达了战后重生的主题。
- 自然与人文:接下来的“归来寻旧址,草芜迷荒基”反映了战后废墟中的景象,以及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忆。
- 梅花的象征意义:诗中的梅花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即使在乱世也能保持本色。
- 对现实的感慨:诗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梅树的描述,隐喻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识时梅歌》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和品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