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

南渡推人物,彝常有世家。
州麾三上最,使节五分华。
通籍恩初渥,登车病已加。
甘泉垂入侍,华屋漫兴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是宋代韩元吉所作诗词之一。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和赏析:

  1. 诗歌原文
    南渡推人物,彝常有世家。州麾三上最,使节五分华。
    通籍恩初渥,登车病已加。甘泉垂入侍,华屋漫兴嗟。

  2. 诗句解析

  • 南渡推人物,彝常有世家:这句表达了对徐敦济出身世家、才学出众的赞赏。”南渡”通常指的是宋代南渡时期的历史背景,此时许多文人聚集于南方,而徐敦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地位。
  • 州麾三上最,使节五分华:描述了徐敦济在地方上的卓越表现,“州麾”即地方官员的职权范围,“三上最”意味着他在多个职位上都表现出色。而“使节五分华”则可能是指他在外交工作中取得了显赫的成就或声望。
  • 通籍恩初渥,登车病已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徐敦济健康不佳、难以继续其政治生涯的担忧。”通籍”意指被朝廷正式接纳为官员,而“病已加”说明徐敦济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承担更多责任。
  • 甘泉垂入侍,华屋漫兴嗟:此句暗示了徐敦济虽然享有荣华富贵,但却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甘泉”可能象征着高官厚禄或尊贵的地位,而“华屋”则代表着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漫兴嗟”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悲哀。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蕴含了深沉的情感,通过描绘徐敦济的家世背景、政绩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深厚感情和对其命运的关切。
  •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如平实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丰富而有力,如将官场比作”甘泉”和”华屋”,形象地反映了官员们的生活现实。
  • 文化内涵:通过对徐敦济的描写,诗歌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政治处境和社会状况,以及他们对于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1. 历史背景
  • 宋代社会环境:了解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对于理解这首诗有着重要的意义。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频发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常常面临着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矛盾和抉择。
  • 南渡时期:南渡指的是南宋时期的建立,这一事件对宋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因战乱南迁,被迫离开故土,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命运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 文人的生存状态:宋代文人的生存状态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他们不仅要面对个人的健康问题和政治压力,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经济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文人选择了隐逸、归隐或者参与政治活动,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文学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 对现代的影响:尽管时代不同,但《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仍然对现代读者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要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最大的价值。

《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宋诗,通过对徐敦济生平及其境遇的描述,展现了宋代文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也是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