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寒食西溪

三月秋千节,西郊菡萏洲。
塞寒春尚浅,俗乐政同优。
赏惬杯忘算,歌妍饵失钩。
黄昏垂柳岸,人意共迟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未寒食西溪》是一首宋代诗人韩琦创作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三月鞦韆节和西郊菡萏洲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下面将从诗歌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诗歌内容
  • 节日气氛:《乙未寒食西溪》描写了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在西郊赏春的热闹场景。寒食节作为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中“三月鞦韆节,西郊菡萏洲”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这个节日的气氛和景象。
  • 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黄昏垂柳岸的描述,展示了西郊的自然风光。这里的“黄昏垂柳岸,人意共迟留”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色,也传达了人们对这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1. 艺术特色
  • 形象鲜明: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汇,如“塞寒春尚浅”、“赏惬杯忘算”等,使得画面栩栩如生,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和情绪。
  • 情感丰富: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种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韩琦作为当时的官员,其诗歌作品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风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 文化价值: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乙未寒食西溪》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节日风俗的诗作,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韩琦的《乙未寒食西溪》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且富含哲理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能够体验到诗人的艺术才华,更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