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秋千节,西郊菡萏洲。
塞寒春尚浅,俗乐政同优。
赏惬杯忘算,歌妍饵失钩。
黄昏垂柳岸,人意共迟留。

乙未寒食西溪

三月的秋千节,西郊的菡萏洲。

塞北春天还很浅,俗乐政同优。

赏心悦目忘杯中酒,歌喉甜美失钩线。

黄昏垂柳岸,人情共留连。

【注释】

  1. 乙未:农历日期,即四月初三日。
  2. 菡萏洲:荷花盛开的洲渚。
  3. 塞寒:指塞北,北方寒冷。
  4. 俗乐:世俗的音乐。
  5. 赏惬:欣赏得非常满足。
  6. 饵失钩:比喻歌喉甜美,使人忘了唱歌的技巧。
  7. 人意:人的心意或情感。
  8. 迟:停留、逗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乙未年(公元825年)寒食节写的一首七绝。全诗描绘了清明节时江南西溪一带的美丽景色和人们欢庆春游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三月秋千节”,点明了时间是在三月份。三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此时正值秋千节,也就是春游的日子。这里“节”字既指节日,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第二句“西郊菡萏洲”,具体到了地点,西郊有一座盛开着荷花的洲渚。这里的“菡萏”指的是荷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塞寒春尚浅”,表达了塞北(指中原以外的地区)春天来得较晚,天气还冷。这句诗通过对比江南与塞北的不同,突显出江南春天的温暖和舒适。

第四句“俗乐政同优”,意思是说当时社会的音乐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就像古代的雅乐一样优秀。这里的“俗乐”指的是民间音乐,而“政同优”则表示这些音乐已经成为了高雅的艺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第五句“赏惬杯忘算”,描绘了人们在欣赏美景时的陶醉状态。这里的“赏惬”意味着欣赏得非常满意,以至于忘记了其他的烦恼。而“杯忘算”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饮酒时忘却了计算,完全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

第六句“歌妍饵失钩”,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歌声之美。这里的“歌妍”意味着歌声美妙动听,如同美丽的女子舞姿一般迷人。而“饵失钩”则比喻说歌声甜美得让人忘记了唱歌的技巧。

最后一句“黄昏垂柳岸,人意共迟留”,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分,人们站在垂柳岸边依依不舍的情景。这里的“人意”指的是人们的心意或情感,而“迟留”则表达了大家对于这个美好时刻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江南西溪在春游时节的美丽景色和欢乐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