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煤戏成

无臭含天德,资贫乃地珍。
群阴徒肆暴,万室自融春。
丰黍轻邹律,歌襦陋蜀民。
何妨灰弃道,仁政不同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烧煤戏成》是宋代诗人韩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了作者对治国理念和仁政实践的看法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右司谏以及体量安抚使等,以直言进谏闻名,多次上疏罢免贪官。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歌也表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政治理念。韩琦通过《烧煤戏成》这一作品,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还反映了其深刻的人生哲学与治国理念。

《烧煤戏成》的原文如下:

无臭含天德,资贫乃地珍。
群阴徒肆暴,万室自融春。
丰黍轻邹律,歌襦陋蜀民。
何妨灰弃道,仁政不同秦。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意象,表达了韩琦对治理国家的理想境界。诗中的“无臭含天德”意味着纯净无暇的天德能够滋养万物,象征着理想的统治状态。而“资贫乃地珍”则揭示了只有当政府清廉、不取之民,才能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这反映了韩琦认为政府的廉洁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否。

诗中的“群阴徒肆暴”,可能隐喻当时朝中奸佞当道,暗指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万室自融春”则描绘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万物看似生机勃勃,实则暗藏危机。“丰黍轻邹律”与“歌襦陋蜀民”则具体指出了社会风俗的落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而“何妨灰弃道”则是韩琦的政治态度的体现,他认为即使是传统之道,如果无法带来实际利益,也应摒弃。最后两句“仁政不同秦”,则是韩琦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政治体制下应采取的不同治理方式的独到见解。

《烧煤戏成》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政治理念和治国智慧的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到韩琦的文学成就,还能够深入理解他对于政治、道德和治理的独特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