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遇雪席上

此夕仙花降羯陀,万灯光里雪花和。
天心要足良农望,人世常多好事魔。
云际未应成霢霂,风前疑欲助婆娑。
阴晴况是民俱乐,无奈嘉宾惜醉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灯夕遇雪席上》是一首宋代诗人韩琦的七言律诗,创作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这首诗不仅是韩琦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其政治理念和生活哲学的反映。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不仅需要关注作品本身,还应考虑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从文学角度来看,《灯夕遇雪席上》作为韩琦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诗中的“此夕仙花降羯陀,万灯光里雪花和”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景象,将自然之美与人间之欢融为一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此外,诗歌中“天心要足良农望,人世常多好事魔”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感人。

韩琦的政治背景也为其诗歌增添了独特的时代色彩。在庆历新政失败后,韩琦出知扬州,并最终拜相,期间他致力于改善民生,减轻百姓负担。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便是他政绩的一个缩影。而“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以及与范仲淹的名重一时,都表明了他在北宋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韩琦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普遍特征。宋代文人普遍重视个人修养,追求艺术上的精湛与道德上的高尚,他们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韩琦的诗歌便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都透露出他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韩琦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宋代文人诗词创作的风格和特点的影响。宋代诗人注重抒情达意,强调词藻华美、意境深远。韩琦的诗歌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灯夕遇雪席上》中“云际未应成霢霂,风前疑欲助婆娑”等句子,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想象的比喻,构建了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审美境界。

《灯夕遇雪席上》是韩琦文学造诣的体现,更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切关怀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其艺术魅力,更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