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中秋不见月

懊恼闲云取次生,中秋观月误人情。
一时虽不充群望,万古终难掩至明。
疑有阴魔憎好事,更虞淫雨害丰盛。
须知席上徘徊意,直似葵心向日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丑中秋不见月》是宋代韩琦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晚观月情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明月的无限向往。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韩琦简介: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名将,以政治才能著称。他历任多个要职,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在政治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诗作原文
  • 懊恼闲云取次生,中秋观月误人情。
  • 一时虽不充群望,万古终难掩至明。
  1. 诗句解析
  • “懊恼闲云取次生”:描述了中秋之夜,天空中的云彩无心无意地飘散,增添了观赏月亮时的遗憾。
  • “中秋观月误人情”: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赏月时,由于天气或其他原因未能如愿,感到有些失望。
  • “一时虽不充群望”:虽然未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但诗人并未气馁,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万古终难掩至明”:即使错过了这次机会,明月的光辉也将长久地照耀人间,无法被掩盖。
  1. 创作背景
  • 政治地位:韩琦在北宋时期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其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刻往往与国家大事密切相关。
  • 文学成就:除了其在政坛的贡献,韩琦还以其诗词见长,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 历史评价:作为宋代的名臣,韩琦的生平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其文学作品也成为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1. 文学特色
  • 意境营造:韩琦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深邃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精炼:诗作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每一个字词的选择都经过精心考虑,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美感又充满深意。

韩琦的《辛丑中秋不见月》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体现。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政治抱负。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韩琦的作品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还能够启发人们对于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思考。对于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朋友,推荐阅读《安阳集》,这是韩琦的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他生活和思想的散文作品,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位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