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闲云取次生,中秋观月误人情。
一时虽不充群望,万古终难掩至明。
疑有阴魔憎好事,更虞淫雨害丰盛。
须知席上徘徊意,直似葵心向日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创作的。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懊恼闲云取次生,中秋观月误人情。
(注释:懊恼着无心的游子随风漂泊)
译文:看着那悠闲自得的云彩随意地飘过,错过了中秋佳节观赏月亮的好时光。
赏析:中秋之夜赏月本是团圆欢庆的时刻,而诗人却因为自己的漂泊生活而错过了这美好的时刻,表达了一种失落和遗憾之情。一时虽不充群望,万古终难掩至明。
(注释:虽然暂时没有满足众人的愿望)
译文:尽管暂时不能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月亮的光辉却是万古长存的。
赏析:诗人用“充”字来形容“满足”,用“至明”来形容月亮的光辉,表达了即使暂时不能实现的愿望,也不应该被忽视,因为美好的东西是值得追求和赞美的。疑有阴魔憎好事,更虞淫雨害丰盛。
(注释:怀疑阴间有恶神厌恶人间的喜庆)
译文:怀疑有恶神厌恶人间的喜庆活动,担心淫雨会破坏节日的气氛。
赏析:诗人通过这种想象,表达了对节日气氛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间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须知席上徘徊意,直似葵心向日倾。
(注释:要知道在宴会上人们犹豫不决的心情)
译文:要知道人们在宴会上犹豫不决的心情,就像向日葵向着太阳一样坚定不移。
赏析:诗人以葵花比喻人们的心情,表达了对于坚定信念和追求光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困难面前也要保持乐观和坚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