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硙亭同会

金汤西北绿阴中,双硙当渠一派通。
人迹罕来花自老,利源常在水何功。
事能如意嗟常少,春苦无情去又空。
大抵相知难会合,且同樽酒醉春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硙亭同会》是宋代诗人韩琦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春日硙亭同会》是宋代诗人韩琦的作品。韩琦,字稚圭,号赣叟,宋相州安阳人,其仕途颇为显赫。从金汤西北绿阴中写到利源常在水何功,再到春苦无情去又空,韩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金汤西北绿阴中,双硙当渠一派通。人迹罕来花自老,利源常在水何功。事能如意嗟常少,春苦无情去又空。大抵相知难会合,且同樽酒醉春风。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感悟。韩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利源常在水何功”与“人迹罕来花自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得主题更为突出。同时,诗中的“春苦无情去又空”等句,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4. 思想内涵:《春日硙亭同会》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篇,更是韩琦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通过描写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间接地表达了他对治国安邦的理想和追求。

韩琦的《春日硙亭同会》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思想和哲理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