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窌恩虽渥,潘舆恨已遥。
南天丹旐湿,朔吹穗帷飘。
不复迎船笋,惊闻引葬箫。
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石窌恩虽渥,潘舆恨已遥。
南天丹旐湿,朔吹穗帷飘。
不复迎船笋,惊闻引葬箫。
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
《李少愚母挽诗》为宋代诗人韩驹的代表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辞,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在面对母亲去世时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凄凉而又感人的画面。诗中描述的“石窌恩虽渥,潘舆恨已遥”,表达了虽然母亲生前受到过深厚的恩惠,但生命的终结让这种恩泽化为了遗憾。接着,“南天丹旐湿,朔吹穗帷飘”进一步描绘了送葬的场景,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交融与告别。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位母亲去世的悼念,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孝道、亲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对亲人的关爱和尊重。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而在生活中寻找到更多的共鸣与慰藉。
《李少愚母挽诗》不仅是一首表达悲伤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经典文献。通过对它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母亲的深情,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悟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