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寄小胡孙

致尔自何处,初来犹索腾。
真宜少陵觅,未解柳州憎。
婢喜常储果,奴嗔屡掣绳。
报君无一物,试为斸寒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人寄小胡孙》是唐朝杜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杜甫,字子美,被后世尊称为“杜少陵”,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致尔自何处,初来犹索腾。
    真宜少陵觅,未解柳州憎。
    婢喜常储果,奴嗔屡掣绳。
    报君无一物,试为斸寒藤。

  2. 诗歌内容分析

  • 致尔自何处:描述了小胡孙的来源和来历,可能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 初来犹索腾:描绘了小胡孙刚到达时的活泼可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真宜少陵觅:暗示杜甫本人对这种生物的欣赏,可能因为其独特的特性或美丽。
  • 未解柳州憎:表达了人们对这种生物的不同态度,可能是由于误解或不理解。
  • 婢喜常储果:描述了有人喜欢收集这种生物,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美观或者稀有性。
  • 奴嗔屡掣绳:反映出人们对这种生物的控制欲望,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危险性或不驯服性。
  • 报君无一物:表明这种生物本身没有携带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强调了它的纯净和自然。
  • 试为斸寒藤:以斸寒藤比喻小胡孙,可能是指它的形状奇特或者颜色独特。

《谢人寄小胡孙》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小胡孙的形象刻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态度。

相关推荐